中国青年网洛阳2月2日“继电器标识清晰正确,无异常现象,运行状态良好……”1月30日,正月初上午,刘润瑶用4G记录仪对安棚站信号设备进行边检查、边口述、边录像的精心巡视。
刘润瑶巡视信号设备。张鹏 摄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刘润瑶是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洛阳电务段的一名信号工。2021年,23岁的刘润瑶从大连交通大学毕业后来到了洛阳电务段。经过学习培训、现场作业、考试考评,刘润瑶练就了业务技能“十八般武艺”,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。为快速成长进步,刘润瑶主动请缨到艰苦的安棚站值班点去“摔打”,成为该段53个值班点的唯一女性。
安棚站位于桐柏山深处,是宁西线上的一个五等小站。虽然是个小站,但是工作一点也不轻松。安棚镇拥有亚洲最大的天然碱矿,这里的货运量很大。春运期间,每天要过150多趟客货车。
刘润瑶日常主要负责安棚站室内的TDCS设备、100台电源屏设备、200余台闭塞设备、300余台继电器及上万台元器件的巡视检查,一一查看、测试设备的运行状况,调看室内、室外成千上万条的电气特性曲线。
“信号设备相当于铁路的‘千里眼’,指引着列车的前进方向。电务干得都是技术活、精细活,对技术标准要求高,要使设备不得‘青光眼’‘白内障’,就得格外细心,精进检查,发现安全风险时,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处理,确保万无一失。”刘润瑶心无旁骛地检查着设备。
从大年初一到初九,安棚站争取到5个“天窗点”。刘润瑶和工友们利用这难得机会,对室外的18组道岔、25个轨道电路、30架信号机、36个区间区段、21公里线路等设备进行维修养护和精进检修。
天窗点结束后,工友们回到各自岗位。一人值守的刘润瑶时刻绷紧安全弦,“瞪大眼睛”积极应对春运期间设备高强度、超负荷、频繁运用的压力,未雨绸缪做好风险研判和安全防范,全力确保设备安全。
她把平时一天早、中、下午、晚4个时段、4次调看电气特性曲线增加为6次,把巡视设备1次增加到2次。1个巡视下来足足有1个多小时,眼睛盯得有点模糊。“春运期间,多看两眼,多检查两遍,放心!”刘润瑶说。
对于在城市长大的女孩来说,今年在大山深处过春节,刘润瑶心里还是有点孤寂。“但咱作为青年党员,就要在关键时刻扛起责任,站在前沿,担当作为,不负华年。”刘润瑶笃定坚毅。
“春节值守这10天,设备挺‘安生’、没‘生是非’。明早我就把‘接力棒’平安交给下一班了,回洛阳调休3天,补个‘晚年’。虽然回家要颠簸七八个小时,但心情是美的,哈哈。”刘润瑶幽默乐观做个鬼脸,笑声回荡在大山夜空。(张鹏 黄敏华 武闯丽)